大德新区周年!新生活的可喜变化
2018-01-18 09:16:49   来源:党政办   作者:姚双容 任恩多   点击:

    2017年1月15—16日,对于德江县的210户搬迁群众来说,是充满回忆的时间节点。他们在这个节点,搬出祖辈父辈们生活已久的老家,迁入位于大龙开发区的新家园——大德新区。

大德新区2017年1月15日搬迁

离开故土,来到新家乡。刚入住时,部分搬迁群众对未来的生活也会有迷茫彷徨,甚至是担忧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通过劳动力就业创业、适龄子女入学就学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与报销等等内容,一年后,他们已在新家乡立足、站稳。

这一年里,这一群新大龙人,上演着太多平凡又温暖励志的故事。他们自己,也在潜移默化中,连带着家庭都发生了很多改变。现在的他们不再迷茫、不再彷徨,而是对生活有了清晰规划,对未来充满向往并满怀为之努力的决心。

在大屯小学上学的大德新区搬迁学生

“搬迁过来的这一年中,我认为最大的变化出现在思想认识上。”从德江桶井乡高井村迁入大德新区后,安勇就在大德新区居委会工作。“以往在老家,就是守着一亩三分地一年到头的循环劳作,以土地产出维持着一家人的口粮。基本没有创业或者做其它事的想法,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制约、小农思想限制,另一方面,也是偏远农村生活带来的局限性。”

家庭医生进入大德新区

2017年1月14日,安勇从外地匆匆赶回家来。

2017年1月15日,安勇一家四代6口人,在德江干部的护送下,跟着搬迁的乡亲们一起,正式迁入大德新区。那时的他,对这个新家乡一无所知,所有的搬迁事宜都是在家照顾老小的爱人陈霞在对接,对于在外务工支持一家子开销的他而言,既陌生又充满了新希望。一切都要重新开始!年迈的奶奶、身体有残疾的父母、年幼的孩子以及因照顾老小而离不开家的爱人,经济担子,都压在了安勇一个人肩上。

在箱包产业园上班的大德新区群众

这一年里,安勇家又添了一个孩子。这一年里,安勇在居委会工作轮班的空暇,在周边做泥工增加一份收入。“在居委会,我以自己年轻一代的思维,更好的为搬迁群众服务。帮助他们在新家乡的新起点上少走弯路,引导转变思想观念,看清楚大龙未来的发展前景,更好地适应这里的生活。而在努力工作的同时,我也实现着自我价值。生活要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会更好,能保障一家人的生活,我累,也是累并快乐着。”安勇笑着说。

大德新区群众正在做手工活

大德新区的第一年里,这样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。

安洪河、杨小英夫妻俩的孝顺名声,在大德新区广为人知。早在搬迁前,夫妻俩便为更好地照顾瘫痪多年的老母亲,一直在德江县城租房住。老母亲生活不能自理离不开人照顾,杨小英留在家中照顾老小,安洪河则在外打零工赚钱养家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自去年初搬到大龙后,一家人的生活虽然没有一下子富裕起来,但细节上也发生着可喜变化。

安洪河的妻子、孩子

“这边交通优越,出行更方便了,现在家里两个小孩都在上幼儿园,有车接送。平日里除了在家照顾婆婆外,空余时间到楼下劳务合作社做点零活,一个月也能挣几百块钱,补贴家用,为家里减轻点负担。”杨小英开心地说着新生活的变化,“婆婆在生病就医方面也比之前方便多了。家庭医生签约后,形成一对一帮扶,有需要时一个电话,就能得到上门服务。”

安洪河与妻子

目前,大德新区正在开展后续装修工作,安洪河与杨小英这里做着零工,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。

看着在小区内玩耍的孩子们,大德新区居委会主任杨绪峰感慨地说:“比起在农村生活,来这里的孩子们,在这一年里因为眼界更宽广、接触的东西更丰富,整个精气神都有了明显提升。这样的变化,让许多搬迁家庭,都庆幸选择了过来。”

在小区内玩耍的孩子

一年后,搬迁后的新生活已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。两年后、五年后、十年后呢?现在,大德新区的部分家庭或许还没有达到条件让生活显著变好,但在良好势头上慢慢积累,未来会越来越好已成为一种共识。与这种共识依存一体的,是一种朴素却自古不变的认知:勤劳,创造生活。

责任编辑:姚婷